近年来,青少年心理问题高发病率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**问题。据心理***统计,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%的人存在心理问题。目前我国亲少年心理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,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。心理健康,是指在身体、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,将个人的身心发展好。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:智力正常。情绪稳定与愉快。行为协调统一。人际关系融洽。适应能力良好。那么,如何更好的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?洛阳晨曦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认为,要做到以下几点: 一、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,由于青少年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;认知结构的不完整性;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;对社会和家庭的叛逆和依赖的冲突性;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,使得他们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。并且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薄弱,生活阅历的浅薄,抗挫能力较低,从而更*产生心理障碍,若长期得不到排除,便会积压在心里,产生不良的反应,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,所以青少年时期要加强其心理健康的教育。 二、中小学应有专业县里健康教育人员,实行心理干预 1、认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,让青少年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知识,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。 2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。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、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等。心理咨询室建设一定要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设备方案商,心悦灵会根据不同需求确定相关的方案进行布置建设,包括:接待室、咨询室、宣泄室、沙盘室、团体活动室等等,同时还会在各功能区配备相关的心理咨询设备。 3、兼顾对家长及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心理健康宣传,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。 三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、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。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、不信任都是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,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,贬低其价值,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。 2、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。民主、宽松的家庭可以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港湾,而专制、苛刻的家庭会养成孩子孤僻、专横的性格。因此,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与家庭成员的优良品质和和睦的关系密不可分。 3、协调同学、朋友之间的关系。青少年除了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外,也希望被同学、朋友接纳,希望得到同学、朋友的理解与信任。若是同学、朋友关系不融洽,就会产生孤独、苦闷的情绪。因此应该倡导青少年广泛接触社会、结交朋友,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,克服紧张、恐惧、孤独等不良情绪。